来之不易的易武之美
一路走来,爱喝普洱的朋友都知道,作为普洱茶的起源地古六大茶山易武一带,其经历的岁月之事颇为坎坷,那条通往大山外的茶马古道走的极为心酸。普洱不易,茶人不弃,成就了易武那份回首萧瑟处沧海桑田的美。
易武有一段茶界百家争鸣的号级茶盛世,从清初到民国,汉人在边疆荒地从事着普洱茶的发展与推广,古六大茶山,那么多的古茶树,那么多的好茶,要做出什么样品质的好茶?中华几千年的茶文化如何融进这云南边境的大山深处里?又要契合喝茶人品茶人什么样的情怀?在当年,乾利贞号股东家族袁嘉榖中状元后,一路秉承着文人茶的理念为当地茶业的辉煌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尤是,乾利贞号在与宋聘号合并后,更引领着当地其他茶业商号共同打造了一片蜚声海内外的普洱圣地。
但是,好景不长,战乱与需求减少导致了茶路的中断,茶庄经不起烽火纷纷倒闭,到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私人茶庄商号完全终结,茶业改为国营,再不见当年各领风骚的文人茶了。
半个世纪过去了,易武的小灶锅炉又飘出了茶香。是谁再拾起了早年号级茶庄的文人茶味?找回了易武普洱茶的近代价值?让百年古茶树再走入了百姓人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云南迎来了台湾二十多位茶人,他们带着海峡外台湾茶业全民兴茶累积下的事茶心得来到易武,打破云南当地少数民族生吃烤煮的粗犷饮茶方式,以台湾人情有独钟的小壶小杯再次喝出了易武一带古树普洱的历史陈韵之美!
回归的宋聘普洱
九十年代台湾茶人们到易武所见的,不再是那个繁盛的云茶集市,而是一片萧条、荒凉、坍塌的茶庄旧址,这样的场景深深刺痛了这些爱茶人的心。为了再现易武普洱茶的辉煌,台湾茶人吕礼臻、何健先生等人不辞辛劳的穿梭在滇、台两岸之间,在当时的易武老乡长张毅等人的帮助下,找到了民国宋聘号制茶老师傅张官寿,按宋聘号流传下来的制茶古法,用所找到的留存下来的石磨工具恢复生产了一批古树普洱茶「臻淳雅号」,又称「新宋聘」,这一隔绝了近半个世纪、易武近代第一片“纯手工”古树普洱茶茶饼,无疑是近代普洱茶茶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而事隔近二十年后,2014年新春正月,乾利贞宋聘号的同仁带上这片与“父母”分离多年的「新宋聘」,以及恢复生产发展至今的乾利贞宋聘号代表茶品“2006丙戌年易武野放古树生茶”和“2010庚寅年百年復刻生茶”来到了台北,何健先生等人再次拥抱这些“孩子”,无不感慨万千。
回归“父母”怀抱的宋聘普洱,在这一天的会面里,用其淳厚绵长的陈韵、内敛馥郁的茶香,回馈了那些一生以茶为志的爱茶人。
台北琴道馆里琴与茶的对话
这样一次会面,对于海峡两岸的茶人、爱茶之人来说,是激动人心的。为了这一刻,乾利贞宋聘号的同仁,早在去年就开始筹备此次「易武之美」宋聘号普洱茶台北品鉴雅会。
作为恢复生产的文人茶,在其中喝出一份人文情怀,方是最美好的心境。这份人文情怀里,不仅是宋聘普洱拥抱亲人的温情和岁月的沉淀淡然,还是一份当年台湾茶人们点燃的饮茶美意。这份美意是一种细致、专注、内省、恬静、真诚、平和的享受过程。什么地方去举办这次雅会更容易成就这份情怀呢?
最终,此次雅会的场所有幸落在了台北琴道馆,作为华夏文化里文人修身四艺之首的古琴技艺文化承载点,台北琴道馆安然卧在交错的小巷中,隔了大城市的华美广厦,来得有些宁静致远,是一个饮茶的好地方。而弹琴的朋友们,估计都能感受到古琴技艺强大的生命张力,即使抛开一首首古琴琴曲背后的故事以及旋律间被赋予的或静美或隐逸或傲然的文人情怀,当琴音徐徐而来,也能仿佛在于微震动中感受到心灵的共鸣,而后安、和、静、远……
这与我们所求的饮茶美意,仿佛是天生相协的,琴与茶是知音!在雅会举办的这一天,茶的流淌,琴的悠扬,是以宾主尽欢。
易武之美,在岁月中历经沧桑沉淀而来,耐人寻味。
宋聘普洱茶在台北琴道馆的这次完美舒展,不光成全了琴茶的知己情长,还成全了两岸茶人们的爱茶之心、惜茶之意,更升华了生活里一味茶汤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