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西泠春拍线下预展于杭城开展,周围喜爱文博的好友们开始蠢蠢欲动,前几日立秋,这是继疫情以来,沉寂了大半年的线下文博新动态,预展首日,三伏天当头酷暑难耐,高温筛选了一部分观望之人,而特此前来的,多半是行业藏家和喜物玩家。
拍卖的类别众多,集古瓷器、书画、金石碑帖、篆刻印石、明清家具、历史名砚、紫砂及茶道具等诸多品类为主,预展的好玩之处在于,但凡你所感兴趣之物,都可上手亲自鉴赏,如有同好,还可探讨一番。
如遇高手,各持己见,舌战群儒,高手过招,必定精彩,哪怕只是在旁当个吃瓜群众也是过瘾的,以上画面纯属脑补,毕竟当下的拍卖不及市井之热闹粗简,但往往太多的精致和克制,反而会失去一些玩物的乐趣。
当器物不再束之高阁,可掌中把玩时,就会接受到触觉的信息。重量、手感、胎质、釉色、以及年代的痕迹,当诸多细节暴露在外时,你便可“掌眼”一下器物年份的准确性,以及品相的优劣度。预展时,偶尔还会看到一些“横空出世”的器具,其外貌和造型竟与现代卡通神似,让人费解,虽说历史也会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如史所言,孤证不证,看看即可。
除了器物之类的实物展品,还设有名酒及滋补养生类的保健品拍卖,其主角光环聚焦于陈年茅台之上,光环之下,是其来源说明,口感特点,历史讯息以及包装的原封证明。而与茅台并驾齐驱的饮品,主要就是以“越陈越香”闻名的古董普洱茶了。茶为国饮,健康、绿色、无公害是其本身。六大茶类之中,其收藏品饮与升值空间并存的,非普洱莫属,它被称为“能喝的古董”。
器具的拍卖,根据经验和学识上手即可知其态势,其身份介绍往往仅供参考罢了。那么饮品又如何根据“已知介绍”和“棉纸外观”来判断呢?也是我思考了很久的一个问题。由于我对于茅台酒的认识较为短浅,遂在此不作判断。
对于普洱茶的认知,因多年工作原因,可略知一二,对于普洱茶的历史发展及脉络的了解,大多来自书中或文献资料作参考,有些品饮的经验则来自业内前辈的经验及实物分享,但众说纷坛,对于老茶让人越来越模糊。
市场流通的号级普洱茶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之前的这个时间段,最早可追溯至清末年间,主要以私营茶庄的手工制作为主,期间诞生了许多量少质优的普洱茶饼,以饼中内飞为标识,少见外包棉纸,集七饼为一筒以竹箬捆扎而成。当时的普洱茶大多外销至海外及港澳地区。百年之后其存世量是屈指可数的。若某日现身市场,必然会引发业界轰动。
而拍卖市场流通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五十年代之后及21世纪之前的茶为主。这个时间段,又以七十年代前后为两个节点,此前由机器制茶为主导的印级茶时期,诞生了:红印、绿印、黄印等茶品。当时原料已经出现了不同山头的拼配,其包装棉纸最早以植物染料朱砂印制,后来改为油墨。
而七十年代之后,便是我们熟知的七子饼时期,因国家百废待兴,茶叶肩负起出口创汇为己任,棉纸上开始出现小字英文翻译,茶叶开始以不同山头、台地拼配为主,这个时候茶叶又分为不同的等级,以“唛号”区分,有代表的是:7542、7532、7581等等,这个时期的普洱茶是拍卖场的主流拍品。
拍卖普洱茶如何区分呢?单从棉纸、内飞、干茶及收藏者签名来作判断似乎不够准确,展柜之中的古董普洱茶,究竟如何?就要看藏家的眼力和悟性了,普洱茶的江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尝不是风平浪静中的荆棘之路呢?
但是老茶出世,其影响力和风潮效益,足以可窥见其普洱的收藏价值,假若老茶年份无法通过当下认知来准确判断,不如现在就以新茶入手,将适口的茶饼存放十年二十年左右,开封即是最佳品饮阶段,一如女儿红一般越陈越香,存放的是香浓的美酒,尘封的是一份纪念一份时间的回忆。
2016年拍卖会上的蓝标宋聘(图片来源网络)
2016年,北京东正春拍“紫器东来——茶·器专场”。
蓝标宋聘,七饼一筒,总重2287g,最终拍卖价格为880万元。
2018年东京中央香港5周年秋季拍卖会上其中Lot1128一筒“百年蓝票宋聘号”以1332.8万港元成交,每克约值4千港元,震惊普洱市场。成为香港最贵的蓝标宋聘号普洱,创拍卖历史新高。
2019年5月25号 香港仕宏拍卖
2019年宋聘号携易武最优品质茶品,参加上海嘉禾艺术品拍卖会。茶品以2010年宋聘号施房茶系列至2019年宋聘号全系常规品为阵。经过十多年的沉淀,以诚心之作,面向拍卖市场。现场品饮互动中,得到了诸多藏友的认可与鼓励。足以可见,高品质的新年份生普,未来可期。
有好茶的地方,就会有朋友。
好茶可以激发出不同思想的碰撞,
消融陌生的警惕和初见时的尴尬,
当自己珍藏的茶,被认可,这位朋友也就交定了。
反之,如若自己的茶还达不到理想的境地时。
就得耐心磨炼,攒足经验,多喝多学多实践。
在不同的人生际遇与平行空间之中。
好茶的聚会,今朝有茶今朝醉。
茶能暖心,何须酒?